为您找到50个搜索结果
雷文芝,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主要从事能源电力方面报道。
刘平安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近年在人民日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证券时报和金融世界等国内主流财经媒体发表新三板和资本市场财经评论,具有独立见解。2015年著有《创新企业腾飞之翼——新三板掘金之道》,2016年主编《中国新三板发展报告(2016)》,2017年主编《中国新三板创新与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
文化旅游首席经济分析师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博士。现任中经社文旅融合项目主要负责人,新华社高级编辑,湖南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咨询报告课题组组长,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战略咨询顾问。编著了《媒体的演进趋势与战略转型》《血火名城》等著作,参与过《中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蓝皮书》课题研究,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文章100余篇,在《旅游学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首席宣言:立时代潮头,观天下风云,察文旅之变,创信息价值。
谭博文,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主任编辑。长期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贸易”“三农”以及涉及经济的法律问题等,对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等领域有独到见解。主笔撰写的多篇内参、公开稿件获中央领导批示。
宏观策略领域首席经济分析师,博士研究生,现担任上海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校外导师,中国联通集团数字政府智库专家。主持参与过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研究,20余篇次专供报告获中央和国家领导人批示,2021年获新华社优秀好稿奖。
李滨彬,新华社记者,经济分析师,主持人,现任新华社香港分社金融记者。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新闻学学位和经济学双学位,研究生保送中国传媒大学,获电视新闻硕士学位。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媒班四期。主笔的专供中央报告,多次获高层领导批示。多次获得新华社社级好稿,获中国银行业好新闻奖,新华社好记者讲好故事最佳故事奖。
杨再平,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创始秘书长、中国银行业协会原专职副会长。生于湖北恩施深山老林,吃过观音土,放过牛羊,做过篾匠,干过各种农活,当过中小学民办教师、教导主任。有词为证:“京城常梦,木屋青瓦,红薯包谷。让时光倒流,与牛羊共舞。野菜粗粮养顽童,为油盐,刃竹织篓。读了几句书,向往山外头。”于武汉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后任该校及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国银监会供职。出版过《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政府行为分析》、《市场论》、《中国:以全球战略眼光看欧元》、《效能观点:透视中国金融前沿问题》等专著。
胡俊超,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信用领域首席分析师,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博士,新华社高级编辑职称,全国社会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专业硕士业界导师,全国首批信用示范城市评审专家,全国工商联中国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市信用联合决策咨询机构专家,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策咨询专家,河南省、河北省、陕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智库专家,北京信用学会会员,撰写的多篇信用建设和营商环境领域专供中央《经济分析报告》获批示。 曾受邀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国家部委,北京市、天津市、河南省、广东省、吉林省、湖南省、陕西省、黑龙江省等省份以及宁波市、长春市、哈尔滨市、西安市、郑州市、苏州市、扬州市等城市开展信用建设专项培训,牵头推进多个省份政务诚信第三方评估及监测工作,2019至2022年连续四年采访全国两会并播发大量有影响力的信用稿件。 2020年9月,出版专著《社会信用体系“领头羊”:政务诚信理论与实践》,对政务诚信建设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和总结,该著作获得中国金融出版社2020年度双十佳图书。 2020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印发实施后,作为6位专家之一,对文件进行了权威解读并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公众号对外发布,在业内产生较大影响力。 2022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牵头起草形成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草案稿)》,作为特邀专家之一对草案稿提出修改完善意见。
余蕊,新华社记者、经济分析师。长期致力于宏观经济和行业经济的报道和研究。采写的多篇新华社经济分析报告获得高层批示,推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她已经撰写数十篇浏览量“百万+”的稿件,切中经济热点、民生关切,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近年来,余蕊曾两次荣获中国经济新闻奖,五篇稿件获评新华社社级好稿,其中三篇为主要策划人和第一作者。
杨明炜,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记者。长期从事宏观经济、金融、房地产、区域经济等领域的研究,撰写多篇分析报告引起业内的关注。
桑彤,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记者。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金融硕士。长期从事证券基金、外资银行等金融领域的报道和研究。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高级编辑,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目前任新华社伦敦分社金融信息记者,主要跟踪报道英国经济形势及金融市场。
住房租赁首席经济分析师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新华社主任编辑,《基于产城融合的城镇发展模式与机制》《人居环境建设的长三角样本》《自持型租赁住房开发运营》《防范化解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风险》等课题组牵头人,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在“城镇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发布年度研究报告。曾多次受邀参加住建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全联房地产商会举办的闭门研讨会。撰写的60多篇分析报告获得中央领导批示。 首席宣言:笃志而行 让分析创造价值
新华社记者。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硕士学位。目前在巴西圣保罗担任分社负责人和经济记者,主要从事巴西宏观经济和财经领域的新闻报道。并通过观察、分析力求探究巴西经济发展经验教训以及未来趋势,并在微观层面关注巴西劳工、税收、政策法规方面的新闻信息。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记者,法学硕士。长期关注经济问题,对国际经济、宏观经济、政府管理、金融、“三农”等领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主笔撰写的中央专供报告及多篇经济分析报告获中央领导批示。
高少华,新华社记者,主要从事TMT领域财经新闻报道。
王鹤,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记者。从事汽车、航空、信托等领域的报道和研究。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家。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金融政策报告》项目执行负责人。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2009-2021 年),曾兼任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10-2016 年),2012-2013 年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国际金融体系中心做访问学者。2023年 3 月,担任中国金融学会理事。2021 年 12 月,担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2019 年 6 月,第二次担任北京市西城区专家顾问团成员。2017 年 10 月,担任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宏观经济和金融战略与政策,连续担任《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11-2023 年)的执行主编(副主编),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中国人民银行招标课题等 40 多项。2015-2016 年,负责和主持完成了重庆市、昆明市、北京市西城区“十三五”金融发展规划研究和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中期评估。2017 年,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主持完成了《“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第三方评估;受商务部委托,参与完成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评估”(负责“金融开放创新”部分)。2018 年,负责完成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 年)》第三方评估。2019 年,主持完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 化发展的意见》(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第三方评估。2020 年,主持完成了《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方案》第三方评估。2021 年 1 月,主持完成了《“在京设立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研究报告》
王淑娟,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记者。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新闻系,从事于金融领域报道。
董时珊,新华社经济分析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经济学硕士。长期从事能源行业的报道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