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70个搜索结果
20年以上金融市场从业经验,曾经在香港著名投行任职,做研究出身,创立自己的交易系统,并不断加以完善,屡次准确预断A股大底与大顶,牛市先于市场买入而买入熊市先于市场卖出而卖出,精通价值股发掘与中短线技术研究。
周运南,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首个二级市场举牌新三板公司的个人投资者,首个成为新三板公司董事的个人投资者。2014年2月27日正式进入新三板二级市场,曾先后持有过600多家新三板公司股票,先后是100多家新三板公司的第一个二级市场外部股东,先后出现在30多家新三板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中。长期致力于新三板市场研究,率先研究过众多新三板难点问题,对众多新三板热点问题拥有独到见解,在各类财经媒体发表近500篇新三板文章。
谢亚轩,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副总监。1997年至2007年曾就职于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分局。具有10年央行和外管工作经验,对全球视角看中国经济、国际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有深入和独到理解。
严启明,北京盈科(武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高级经济师,盈科全国国有资产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国企改革改制课题特聘讲师、中国行为法学会培训中心国企改革改制及股权激励特聘讲师。
中信建投证券董事总经理(MD)、研委会副主任、首席策略官。复旦大学理学学士,上海交通大学金融硕士,曾任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师,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因市场把握准确闻名,2020年疫情冲击下的市场底部提出“黄金坑”与“复苏牛”。2021年提出从茅指数到宁组合,是“宁组合”的首创者。曾多次荣获新财富、水晶球和金牛奖中国最具价值分析师等奖项,也是A股市场最具影响力的策略分析师之一。
郑钧天,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记者。毕业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金融数学硕士。长期跟踪研究房地产和股票市场。
中航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人民银行金融所博士后、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不动产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国家统计局“百名经济学家”特邀专家,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专家委员,《中国农村金融》杂志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曾在上海市政府工作多年,先后担任宏源证券、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中信证券资产管理部研究主管,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蚂蚁金服研究院副院长,华尔街见闻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2013、2014年新财富固定收益上榜分析师,2016年第一财经年度机构首席经济学家,2017年中国软科学奖。 出版有多部学术专著,包括《再造央行4.0-新常态下的中国金融改革顶层设计》、《泡沫的终结:透视中国股市异动》、《金融新格局:资产证券化的突破与创新》、《资产证券化-变革中国金融模式》、《利率市场化-突围中国债务困局》、《解码中国城投债-地方债务与增长的再平衡》等。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名誉主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兼聘教授、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多次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曾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特聘专家、中国金融40人论坛常务理事和特邀成员、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主任、2007-2019年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多次出席党和国家领导人主持的专家会议。 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金融和商业银行。发表文章600余篇,出版著作18部,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30余项。《利率市场化:谁主沉浮》专著获2016年中国银行业发展研究优秀成果评选特等奖。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家。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金融政策报告》项目执行负责人。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2009-2021 年),曾兼任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10-2016 年),2012-2013 年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国际金融体系中心做访问学者。2023年 3 月,担任中国金融学会理事。2021 年 12 月,担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2019 年 6 月,第二次担任北京市西城区专家顾问团成员。2017 年 10 月,担任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宏观经济和金融战略与政策,连续担任《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11-2023 年)的执行主编(副主编),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中国人民银行招标课题等 40 多项。2015-2016 年,负责和主持完成了重庆市、昆明市、北京市西城区“十三五”金融发展规划研究和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中期评估。2017 年,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主持完成了《“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第三方评估;受商务部委托,参与完成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评估”(负责“金融开放创新”部分)。2018 年,负责完成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 年)》第三方评估。2019 年,主持完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 化发展的意见》(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第三方评估。2020 年,主持完成了《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方案》第三方评估。2021 年 1 月,主持完成了《“在京设立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研究报告》
国际产能合作首席经济分析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从事园区经济研究10余年,专注跨境产业园区、“一带一路”项目案例研究。曾主持《“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现状、问题和难点研究》《中关村国际化新趋势研究》等10余项课题研究,参与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委托的多项课题,受邀为国家发改委授课。撰写的10多篇分析报告获得中央领导批示,并对东南亚政局变动对“一带一路”项目的影响,园区用地政策调整等问题做出过准确预测。 首席宣言:扎实深入研究,开拓国际视野,关注时代变革,服务“一带一路”。
申铖,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记者。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拥有经济学学士和文学学士双学位,长期研究跟踪财政、宏观经济、人民币外汇市场等领域的市场行情和发展趋势。
孙晓玲,新华社主任编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目前为新华社伦敦分社财经记者,关注英国宏观经济、商业及金融市场。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记者。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硕士。长期从事资本市场、宏观金融等领域的报道和研究。
陈云富,主任记者,先后毕业于浙江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获文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主要跟踪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市场及能源、钢铁、农业等领域报道。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记者,毕业于英国拉夫堡大学,长期关注金融市场、保险等领域。
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首席投资策略师。 毕业于纽约市立大学-柏鲁克分校(Baruch College, CUNY),并取得了金融硕士学位。拥有16年财富管理从业经验,业务领域涵盖金融市场研究、投资产品和投资组合规划。 2014年,加入渣打银行,现任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首席投资策略师一职,负责投资策略与资产配置规划、面向内部和外部的市场分析和观点分享,并主导渣打数字化投顾平台的本地化开发与测试。加入渣打银行前,曾就职于多家国际性金融机构。
谭谟晓: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记者。毕业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硕士。长期跟踪研究保险业领域,关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及物价走势,主笔撰写多篇经济分析报告获得中央领导批示。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记者,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受邀加入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作为政策法规专委会会员参与房地产行业政策研究。长期从事房地产市场走势分析、房地产金融、土地市场、住房保障制度等方面领域的研究。主笔及参与撰写的多篇经济分析报告和新华社内参获得高层领导批示。
刘开雄: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记者,先后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获经济学学士、法学硕士。主要跟踪大宗商品及其相关市场、再生金属、矿业。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记者,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目前任新华社华盛顿分社金融信息记者,主要跟踪报道美国宏观经济、贸易政策及房地产、能源行业等领域,同时关注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动态及国际金融市场形势。